孝『子』與『孝子』     

   1.當孝敬父母,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。

    (出2012

2.當照耶和華所吩咐的,孝敬父母,使你得福。(申516

3.上帝說:當孝敬父母,又說咒罵父母的,必治死他。(太154

4.戲笑父母,藐視而不聽從父母的,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,

   為鷹雛所吃。(箴3017

一、前言

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個題目,第一個孝「子」之孝為動詞,下面的「子」為名詞,釋言之即為孝順子女之意;第二個「孝子」是名詞,乃指懂得孝道,實踐孝道的人而言,也就是一般人所指的孝順父母的「孝子」。

二、孝「子」者多於「孝子」

凡曾為人父母的,對於自己的子女,從他們降生一直到成人,這二十多年的過程中,對他們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之所需,無不盡心盡力,給與最週全而良好的照顧,付出很大的代價而無怨無尤,這當然是天性,也是為父母者的義務,一直照顧到男婚女嫁才算告一段落。這能說不是孝「子」的行為嗎?當然對子女而言孝,並不太適當,至少是一種慈愛的施與,付出很多的心血,是不容否認的事實。等到兒女成人之後,又有多少人能夠對父母「回饋」,克盡「孝子」之道呢?我敢肯定的講,作父母的孝「子」者多,而子女者為「孝子」者少,不僅中國如此,歐美國家尤甚。

三、工業社會孝道式微

在今天工業社會,孝道式微,不為人重視,原因很多,主要的事在工業社會中,年輕人多競競於事業,忙著直賺錢,也就忽視對父母的侍奉,且在今天多為小家庭制,難得與父母朝夕相處,何來得晨昏定省?在我們老一輩的人來講,過去多為戰亂所逼,遠離家鄉,違別父母,又何嘗善盡過孝道?而今只有興嘆「子欲養而親不在」了。,,,。

四、百善孝為先

    「孝」為中國傳統道德根本,論語上說:『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鮮矣,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,未知有也,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,孝弟也者,其為人之本與!』

古時選才取士,常以孝廉為重要條件,當年堯禪讓予舜,即是因為舜且大孝的修養。

我們基督徒一向保持愛心、愛上帝、愛世人、愛萬物,當然應該愛父母,作一個「孝子」,乃為天經地義之事。從愛父母之孝做起,才能做到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,以致愛全人類,愛萬物,無所不愛。

五、盡孝之道

人子盡孝之道,不外物質與精神兩方面,其實在今天的社會,多數老人並不一定依賴兒女物質的奉養,(多有退休金),而精神上的孝敬更為重要。奉勸今天的青少年朋友們,如果你與自己的父母同居一處,應該朝夕噓寒問暖,多給予精神上的安慰,使老人家心理上感到愉快,孟子所謂「色難」和「無違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如果你遠離父母,則應常通家書報導平安,每遇佳節,撥個電話以示慰問之情。這些輕而易舉而不費的事情,應非難事,能夠做到也就是現代的「孝子」了。

六、結語

一個人能盡孝道,則可達到家和國治天下平的境地,曾子曾說:『居處不莊,非孝也;事君不忠(以今日之觀點,君者乃長上、國家、政府)非孝也;蒞官不敬,(做官不敬業,甚至貪瀆),非孝也;朋友不信,非孝也;戰陣無男,非孝也。』,謹藉曾子之言,作為本文之結語。